2022年4月23日,由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和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共同主辦、新興鑄管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2022(第十三屆)中國鋼鐵發展論壇”,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會議形式成功召開。
本屆論壇以“雙碳”背景下中國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之路為主題,各大媒體給予廣泛關注,以下為中國證券報·中證網對本屆論壇的相關報道。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張軍
在日前舉行的2022(第十三屆)中國鋼鐵發展論壇上,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李新創表示,我國鋼鐵行業基礎研究不夠,原始性創新能力不足,尤其是重大關鍵技術的基礎研究投入不夠。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鋼鐵行業研發投入率為1.09%,遠低于制造業1.54%的平均水平。
與會專家表示,我國鋼鐵行業發展已經進入由規模效益向質量效益轉變的加速演進期,必須鞏固提升去產能成果,加大研發投入,推動行業綠色低碳轉型。
向質量效益轉變
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粗鋼產量占世界粗鋼產量的53%。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司長陳克龍在論壇上表示,鋼鐵工業現已成為我國競爭力最強的產業之一。總體來看,我國鋼鐵行業發展已經進入由規模效益向質量效益轉變的加速演進期,處于實現由大到強轉變的關鍵階段,并呈現出規模優勢持續保持、產品品種更加豐富、綠色智能水平加速提升、產業結構更加優化產業集中度不斷提升四大特點。
“雙碳”背景下,我國鋼鐵行業如何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成為多位與會專家共同探討的焦點問題。
“《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的發布為‘十四五’期間推進我國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實施路徑,繪制了發展藍圖。”陳克龍說。
陳克龍表示,在加快推進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要把握好五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包括牢牢把握鋼鐵行業的核心使命、堅定不移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嚴格規范開展產能置換工作、著力推動鋼鐵工業穩定增長和統籌做好疫情防控與安全生產。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表示,在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應部署四個方面的工作,包括合理控制粗鋼產量,加快結構調整;大力推進鋼鐵行業綠色低碳技術和產品創新;抓緊認真做好參加全國碳市場的相關準備工作;做好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有關工作。
加大研發投入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何文波表示,鋼鐵行業走向碳達峰、碳中和,根本的解決途徑在于低碳技術進步,核心是技術創新、技術突破和技術推廣。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鋼鐵行業研發投入率為1.09%,遠低于制造業1.54%的平均水平。
“我國多數鋼鐵企業研發體系建設不完善,產學研用全鏈條協同創新不足,科技成果轉化不暢,未能實現各環節優勢互補。基礎研究不夠,原始性創新能力不足,尤其是鋼鐵行業重大關鍵技術的基礎研究投入不夠。”李新創表示。
對此,李新創建議,重點圍繞低碳冶金、潔凈鋼冶煉、薄帶鑄軋、高效軋制、高端檢測等通用專用裝備和零部件,加大創新資源投入。到2025年,行業研發投入強度力爭達到1.5%。
從上市鋼企來看,wind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33家上市鋼企研發費用占營收比例均值為1.28%。
中信特鋼2021年研發投入34.87億元,同比增長28.84%。公司獨家研發的尖端產品不斷涌現,各產品板塊均取得新的突破。公司表示,2022年的目標是突破數個“卡脖子”項目,進一步加大“三高一特”產品的品種開發,持續保持較高的研發投入,力爭2022年公司拳頭產品產銷量再提升,產品結構得到深入優化。
北京建龍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能源環保總監芮義斌表示,未來3年內,公司力爭科研投入逐步達到銷售收入的3%。通過建設一批實驗室和中試基地,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和科研成果的應用,推進科技成果有效落地并推廣,推動科研工作實現跨越式發展。
鞏固去產能成果
合理控制粗鋼產量是推動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工作之一。
粗鋼產量壓縮的良好勢頭得到延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3月,我國粗鋼、生鐵和鋼材產量分別為24338萬噸、20091萬噸和31193萬噸,同比分別下降10.5%、11%和5.9%。
日前,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國家統計局等部門就2022年粗鋼產量壓減工作進行研究部署,將繼續開展全國粗鋼產量壓減工作,確保實現2022年全國粗鋼產量同比下降。
國家發改委產業發展司一級巡視員夏農在論壇上表示,要一以貫之地持續深化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以貫之地堅決落實鋼鐵行業各項政策措施;一以貫之地嚴禁鋼鐵新增產能、鞏固提升去產能成果。
上市鋼企也有共識。首鋼股份表示,國內粗鋼產量將持續受到約束,預計2022年粗鋼產量將控制在2021年水平以下。
來源: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 2022-05-02 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