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國務院常務會議“點名”力挺線上診療

2022年04月26日 source:醫藥經濟報 Printer Back


  3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會議提出在做好疫情防控同時,積極有序推動制造業和流通業復工復產復業。會議要求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特別要保障在產業鏈中有重要影響的企業和關鍵產品生產,培育壯大消費新業態,發展線上零售、問診等服務,滿足公眾需求。


  事實上,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受到醫療資源不均衡、就醫信息不對稱、居家隔離等因素影響,緊張的醫療資源和患者的就醫需求面臨極大挑戰,眾多求醫不便的患者開始轉向線上問診,互聯網醫療、在線問診、線上電商等關鍵詞頻頻得到“點名”關注。


  疫情期間


  線上診療服務發力


  國務院此前召開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強調,在新冠疫情患者救治工作中,一定不能影響正常醫療服務工作。“必須一手抓疫情重點防控,一手保醫療常規服務,分類管理、精準施策!”


  為全力保障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做到“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全國多地醫療機構按照疫情防控工作整體部署,快速調整醫院診療流程布局。尤其湖北等地區,受到嚴重疫情影響,醫療資源更是高度緊張。


  由于目前所處的特殊時期,為了避免交叉感染,很多人都選擇遠程問診、線上買藥,這為互聯網醫療、醫藥電商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平安好醫生、阿里健康、京東健康、丁香園等不少線上平臺及時開通在線義診,好大夫在線、微醫等互聯網醫院積極培育用戶使用習慣,康愛多、健客網、叮當快藥、七樂康等醫藥平臺不斷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


  不難看出,線上醫療服務在疫情期間的“爆發式增長”,極大緩解了線下門診壓力,避免了交叉感染,同時,也逐漸從“賣藥”“問診”等產業鏈附加值較低的邊緣服務,迅速向更具價值的“診療”核心服務集中。


  行業普遍認為,互聯網醫療、醫藥電商等線上診療服務渠道一直充當著醫患“橋梁”角色,通過推出問診咨詢、義診、線上購藥等服務,適當調配醫療資源解決患者就醫難題,特殊時期可能將改變患者的傳統就醫習慣。


  某藥企首席商務官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大型醫院日常診療人滿為患,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疫情時代”傳統就醫習慣可能得到改變。“以往提起互聯網醫療就是‘輕問診’,但現在線上診療服務已經完全借助遠程復診切入診斷、治療、用藥、送藥、支付等核心醫藥價值鏈條,這在產業鏈閉環中的作用就非常大。”


  政策支持


  支付方式正在打通


  面對新冠疫情帶來的消費“寒流”,與餐飲、酒店、旅游等行業相比,此前遭遇瓶頸的互聯網醫療、醫藥電商領域,正在悄然迎來“春天”,特別是在國家層面,相繼出臺的支持政策進一步助推了行業發展。


  今年3月,《關于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和《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先后發布,明確支持“互聯網+醫療”等服務模式的創新發展,對互聯網醫療機構開具電子處方、診療費和藥費醫保在線直接結算“開綠燈”。


  許多地方政府開始對線上醫保“松綁”。今年2月以來,上海、四川、廣東、江蘇等地都明確將“互聯網+醫療”服務納入醫保結算體系。;2月26日,核心疫區武漢也聯合線上醫療平臺微醫開通了醫保支付,覆蓋高血壓、糖尿病、帕金森、惡性腫瘤等十個重癥慢病病種,提供線上復診開方,線下藥店開藥。


  近二十年來,在監管部門科學監管的整體思路下,我國醫藥電商領域發展迅速:從1999年的禁止網上銷售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到2014年天貓醫藥館、八百方網上藥店、壹藥網成為第一批獲批醫藥網上零售試點資格的電商,再到如今醫藥電商政策逐步放開,細分領域已經成為院外市場渠道當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同時,作為處方外流主力軍,互聯網醫院在模式探索中也逐步得到了政策認可。2019年8月,上海市衛健委發布《上海市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明確了互聯網醫院的定義、診療范圍、監管內容等,并提出了互聯網醫院準入制度要求。在此之前,國家醫保局公開了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部分代表關于互聯網醫療建議提案的答復,透露互聯網醫療收費即將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國家醫保局照此形成了初稿,待征求各方面意見修改完善后正式發布。


  過去,在線診療如何定價、納入醫保報銷問題一直是行業發展中最大的阻力。業內人士指出,互聯網醫院和在線診療的發展受到利好政策鼓勵,院內處方外流將得到更加便利的渠道支持,尤其針對常見病和慢性病,從院內到院外,從線下到遠程,全新的趨勢將給市場帶來全新的機會和挑戰。